第(1/3)页
惊带着三人走出议事厅,看到众人这番模样,也是心中一沉。
“大人,外围有人把守,府邸三丈之内,没有细作。”李阳俯在惊的耳畔低语了一句。
点了点头,惊清了清嗓子,尽量压低嗓音,沉声道:“诸位,想必大家也知道今晚所议之事。我大秦和罗马的最终一战就要开启,可我等滞留罗马,若是再不离去,恐为人质。而那罗马人,也有这样的打算。”
三百人的队伍融入在夜色中,辨不清脸庞,可惊依旧能感受到,这数百道炙热的目光。
他继续说道:“眼下,留在我等面前有两条路,一,留下为质。二,誓死杀出。汝等如何选?”
惊的话音刚落,“唰”地一声,三百多人,竟然全部跪下。
他们没有开口,可他们的行动却是代表了他们的选择,那就是要誓死杀出重围。
惊也是一愣,这般场景,好似让他回到了年轻之时,那是秦楚决战之际,也是他第一次见到公子。
两军交锋,大秦锐士夜渡胃城,拿下楚国王都,这才破了武安君项燕后路,致使秦国大胜。
“好好好!”惊连续说三个‘好’字,深深地吐出一口气,称赞道:“不愧是我大秦的好儿郎!”
身后的赵安上前一步,拱手低声道:“大人,这些前来教书的先生,以我老秦人居多,其中不乏当兵无望,转而进入学堂之辈。”
当初,西方诸国开设学堂,淳于越从大秦,调来了数百名儒生,之后,一共派遣到西方各国的儒生,超过了数千人。
大大小小的城池里,皆是有着大秦的学堂。
可惊不知道的是,这些愿意到他国发展之辈,本就是算不得安分守己,这些人勇于开拓,想要在异国他乡建功立业。
就如赵安所言,这些人中的大部分,本就欲参军报国,奈何,大秦一直没有扩军,大部分想要参军的儿郎,便只能另辟蹊径。
眼前的这些学堂的先生是这样,那些个昌隆钱庄的伙计和掌柜更是如此。
李阳上前回道:“大人,这些人都是我大秦的好儿郎,照我秦律所言,十六岁以上便要参军,眼下,我等万不愿为质,这是报效国家的时刻!”
眼前的这些人,都是货真价实的秦人,别管一统之前隶属哪个国家,成了秦人之后,他们最为渴望的,还是军功。
他们这群人,宁愿战死,也不愿意成为罗马的俘虏。
第(1/3)页